出身于天主教家庭,自然而然地,梁文道曾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。小学六年级梁文道就开始思考哲学问题,思考人死了之后会怎样。他曾立志做一位为世人奉献的神父。大概是在他高中毕业念大学的时候,他对天主的信仰失落了,“我觉得我在哲学上的知识使得我没办法再简单地接受上帝的存在,我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、神的存在,或者严格地讲,上帝的存在与否对我好像没有什么关系,但我对天主教仍然充满了敬意”。
今年梁文道转而皈依南传佛教。南传佛教俗称小乘佛教。今年以来两次短期出家,他每天用十小时坐禅、行禅。平常的日常生活中,他每天会用至少半小时坐禅。
身为媒体工作者,他需要经常在电视上亮相,“一些人把我当成一个偶像来崇拜,我有一些粉丝,这对我造成很大的压力”。一方面,“我常常觉得他们看到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”,与此同时,“我常常会想我有没有变得不真实了,进入某个名利圈的浮华世界,会觉得那种生活是正常的生活,就会忘记了那样的生活是不是我需要的”。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危机。
皈依佛教后,他的这一精神危机并未减轻,反而会加重,因为佛教不是心灵鸡汤,而是要求人更真诚地活在当下。他甚至生出出离心,想要离开这种环境。
因皈依佛教而生的出离心,与身为公众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,二者似乎不可兼存,但梁文道认为,佛教并不必然是避世的,佛教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行动、社会参与的理论基础。“为什么去年的时候,缅甸那些僧人会上街示威呢?”
“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一个暴政的存在会带来什么问题呢?第一,它使人们真实地活在苦难之中。第二,佛教称最坏的东西是贪、嗔、痴,一个暴政会让人民起嗔心,就是愤怒、仇恨,这当然不是好的制度。反过来讲,这个制度也会对掌权者不好,为什么呢?因为这会助长掌权者的贪念和痴心。所以从出家人慈悲的角度来讲,反对这个暴政,是为了慈悲,为了让被统治者和统治者都解脱掉贪嗔痴三毒。这样的一个示威,你注意缅甸僧侣的示威没有叫口号,没有很愤怒,因为他们出于爱与慈悲走出来。”
什么是爱?梁文道说,“爱是分享”。他讲了一个故事,“我家旁边有一条小河,河边的树上有很多鸟儿,有一天我在河边走过,看到一个小孩和妈妈在走,突然那个孩子站定,看着那些鸟,并叫住妈妈:妈,你看!他妈妈就站住问他怎么了。然后那个孩子就对他妈妈说,你看那些鸟,好可爱。他妈妈就站着和他一块看。这就是爱。为什么呢?你想想看,那个小孩看到那些鸟,他觉得很值得看。他为什么要叫他妈妈看呢?他妈妈过来和他一起看,鸟的数量会增加吗?不会。那鸟会变得更漂亮吗?也不会。那他为什么想叫他妈妈看?因为他想分享,因为他觉得那是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。”
“人活在世界上很孤独,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的感觉别人知不知道,我们受到的某种伤害别人不能理解,我的某种对事情的看法别人不能领会,这是很孤独的。我们需要透过分享去证明,我不是一个人,这种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拥有,这种认识不是我个人的妄想。我就是很想让别人也看到这只鸟,那种冲动,让我知道,或至少感觉到,人活着并不是那么孤独。”他说。
终于遇到一个知音, 能够把我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. 谢谢你, 文道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