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。我們仔細觀察,現代資訊技術的突破,讓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在在做好幾件事。無論在講話、走路、寫字、吃飯,不是看著手機,就是在搜尋資訊或用訊息軟體和別人交流。頭腦的運作,一刻都沒有停過……
儘管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點跟不上,卻又同時期待步調可不可以更快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。就連看電視,一個畫面上都同時有好幾條跑馬燈,就好像把一個瞬間切割成好幾個,才配得上我們對快步調的期待。這本身,自然會讓我們把無常和變化視為生活的主成分,而同時讓我們在現實中建立一個個虛構的架構,而每一個架構都彷彿有獨立的生命。
我在《真原醫》和「全部生命系列」曾經多次表達——這種快還要更快的步調,本身就是現代人最大的危機。讓我們不快樂,總是感覺到壓力或是不知哪裡來的沉重感,好像隨時背著一種負擔。這種不快樂的現象,甚至蔓延到年輕的一代,即使很年輕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乏和躁鬱症的問題。這種更快的步調,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,人類演化多年來的架構沒辦法適應。畢竟,種種快步調的反應,當初只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「打或逃」本能,本來只是短期的應對。沒想到人類發展到現在,這種快步調的反應,反而變成我們隨時的常態。步調快,還不是主要的問題。問題在於,它同時帶來念頭快速的轉變,以搭配感官在世界運作所收到的資訊。透過念頭,頭腦隨時創出一個虛的現實。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,頭腦來不及處理,本身也就不斷的帶來壓力。
我在之前的作品,也用相當多篇幅來表達——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,自然轉到肉體上,帶來不安,帶來萎縮。所以,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,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。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,守住的感官愈多,通常愈能幫助守住注意力。
其實一般所談的「定」的功夫,都離不開時-空,更離不開感官。「定」或「專注」的功夫,是透過感官才可以運作。再說清楚一點,一般所談的「定」或專注,是透過感官的運作或「動」來捕捉資訊,而進入一個「不動」、寧靜或合一,才有「定」好談。懂了這些,自然可以把感官當作一個專注的門戶。如果我們懂得從多重感官著手,例如同時耳朵聽,加上眼睛觀想、鼻子聞、口腔的體會、皮膚的觸覺,反而更容易達到專一。重點是,不要同時產生念頭。
透過重複的朗誦,不容易產生念頭。讀經可以讓孩子接觸大聖人的觀念,而讓這些大智慧落到腦海。此外,由於讀經同時運用多重感官來集中注意力,對腦部發展的活化,有不可思議的作用。透過朗誦,其實是教孩子學會掌握耳根的聽、嘴巴的發聲、眼睛閱讀的觀、集體共振的觸覺,把注意力守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