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ugust 29, 2018

楊定一 : 時間的陷阱




仔細想,把注意力集中在已經過去的一切,或煩惱未來的規劃,其實無法為我們帶來任何改變,最多只是增加煩惱。可惜的是,許多朋友,哪怕在修行或瑜伽的領域投入了很久,一談起過去,還是憤怒,還是失落。所有的糾結,都離不開過去。過去,就像一個墓地,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。我們都忘了,就是因為把自己投入相對,才會有那麼多煩惱和痛心。如果我們不斷回想過去,想透過頭腦找出一個解決方案,這本身已經把所有可能限縮在人間很窄的範圍內……
新書《時間的陷阱》分享

Wednesday, August 15, 2018

楊定一 : 好像變了一個「我」




問:我依著楊博士教的方法,練習至今。念頭來了,念頭走了,念頭越來越少。情緒來了,情緒走了,不舒服的情緒消失地越來越快。好像有另一個「我」像旁觀者似的,看著自己和人的喜怒哀樂,不再隨之起舞,不再像以前跟著狀況打轉,而且心裡時不時會湧現一股很愉悅的感覺。我, 好喜歡這樣的自己。可是,最近腦中偶爾會有―你怎麼了?這樣是正確的嗎?一種質疑的聲音跑出來。所以我想問:這樣的狀況OK的嗎?不會是什麼人格分裂之類的問題吧?

答:你可以一路做下去,我還是要恭喜你。只要做,就對了。腦帶來一種質疑,這是正常的。你這樣想,我們從出生到現在,全部都是腦在運作,在作主。它怎麼可能會輕鬆的放棄?放棄什麼?放棄自己。它絕對會抗議,會想著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質疑。甚至,你偶爾會有噩夢,就是過去業力浮出來,而且加快浮出來,帶來對自己更多一層的質疑,或顧慮。這是難免的,都是好現象。懂了這些,最多只是往前走,不斷地往前走。會發現―走到哪裡,無所謂。對不對?就交給生命。臣服,不就是把全部自己交給生命嗎?

新書《十字路口》

楊定一 : 這就是醒覺



對我們一般人來說,生命就是一個停不下來的強迫思考。反而,要找到全部的你,要知道,這個念頭的世界只是我們整體的一小部分。並進一步要知道,在念頭前面,還有一個知覺。這個知覺是最直接、最原初的,倒不需要任何「動作」,就可以取得。只要透過這個知覺,讓一切存在。包括這個念頭的世界,也都讓它存在―這就是醒覺。最不可思議的是,這個最源頭、最根本的知覺,跟我們的感官不相關。假如沒有感官,它會透過其他的管道來傳達。它從來沒有生過,沒有死過。它本身就是存在。用人類的語言,也只能用「存在」來描述這個知覺、這個意識。只要我們輕輕鬆鬆存在,也就自然把這個意識帶回來了。

《神聖的你》卷六 更多的路標

楊定一 : 最好的禱告



最好的禱告,或最有效的祈禱,本來就是把自己交出來,完全的交出來,徹底的交出來―給生命,給自己的一體、內心、「在」、上帝、佛陀、佛性。全部交出來。同時做個感恩的功課。....... 這個祈禱好像是―用心,是心跟心在共鳴。


心,交給心。
心,完全轉出來。
是透過心,在做禱告。

而且,心不可能要求任何東西。要相信生命自然會聽到。聽到什麼?聽到我們的心。對我們的心帶來一個解答。


《插對頭.....還是接對頭?》新書分享

Tuesday, August 14, 2018

楊定一 : 快速的步調 缺失的注意力



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。我們仔細觀察,現代資訊技術的突破,讓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在在做好幾件事。無論在講話、走路、寫字、吃飯,不是看著手機,就是在搜尋資訊或用訊息軟體和別人交流。頭腦的運作,一刻都沒有停過……
儘管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點跟不上,卻又同時期待步調可不可以更快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。就連看電視,一個畫面上都同時有好幾條跑馬燈,就好像把一個瞬間切割成好幾個,才配得上我們對快步調的期待。這本身,自然會讓我們把無常和變化視為生活的主成分,而同時讓我們在現實中建立一個個虛構的架構,而每一個架構都彷彿有獨立的生命。

我在《真原醫》和「全部生命系列」曾經多次表達——這種快還要更快的步調,本身就是現代人最大的危機。讓我們不快樂,總是感覺到壓力或是不知哪裡來的沉重感,好像隨時背著一種負擔。這種不快樂的現象,甚至蔓延到年輕的一代,即使很年輕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乏和躁鬱症的問題。這種更快的步調,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,人類演化多年來的架構沒辦法適應。畢竟,種種快步調的反應,當初只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「打或逃」本能,本來只是短期的應對。沒想到人類發展到現在,這種快步調的反應,反而變成我們隨時的常態。步調快,還不是主要的問題。問題在於,它同時帶來念頭快速的轉變,以搭配感官在世界運作所收到的資訊。透過念頭,頭腦隨時創出一個虛的現實。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,頭腦來不及處理,本身也就不斷的帶來壓力。

我在之前的作品,也用相當多篇幅來表達——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,自然轉到肉體上,帶來不安,帶來萎縮。所以,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,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。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,守住的感官愈多,通常愈能幫助守住注意力。

其實一般所談的「定」的功夫,都離不開時-空,更離不開感官。「定」或「專注」的功夫,是透過感官才可以運作。再說清楚一點,一般所談的「定」或專注,是透過感官的運作或「動」來捕捉資訊,而進入一個「不動」、寧靜或合一,才有「定」好談。懂了這些,自然可以把感官當作一個專注的門戶。如果我們懂得從多重感官著手,例如同時耳朵聽,加上眼睛觀想、鼻子聞、口腔的體會、皮膚的觸覺,反而更容易達到專一。重點是,不要同時產生念頭。

透過重複的朗誦,不容易產生念頭。讀經可以讓孩子接觸大聖人的觀念,而讓這些大智慧落到腦海。此外,由於讀經同時運用多重感官來集中注意力,對腦部發展的活化,有不可思議的作用。透過朗誦,其實是教孩子學會掌握耳根的聽、嘴巴的發聲、眼睛閱讀的觀、集體共振的觸覺,把注意力守住。

楊定一 : 回到「心」,就是最高、最完整的「定」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這個人間,是「我」投射出來的。我們一切的痛苦,也都是「我」製造出來的。只要有「我」,就自然有因-果,也自然有時-空。有了時-空,接下來有世界,有宇宙,有生命。所以,只要還有「我」,我們當然還受因-果的作用。也因為這樣子,還有一個「不動」、「在」、「一體」甚至「定」或是「法」好談的。只要「我」被看穿,我們自然會發現本來一切都安靜,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特別叫做「定」的。本來就只有定,也就是說——一體本來就在定中。

因為一體,意思本來就是沒有二體或其他獨立的體。一體包括一切,而「定」最多只是反映它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、無所不在的功能。如此一來,沒有另外一個「不定」好談。也不用在一體頭上再加一個「定」。

這些話,可能用邏輯很難懂,甚至在腦的層面,帶來一個沒辦法解答的悖論,造出表面上的矛盾。但是,站在心的層面,這些話就能聽懂。別忘了,頭腦的邏輯和一體站在兩個不同的軌道,一個是有限,一個無限;一個相對,一個絕對。想從相對看到絕對的一體,必須站在相對、又同時跳出二元對立的邏輯範圍,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。我才會說,停留在「心」。一切,回到「心」。接下來,最多只有「心」。本身是最高、最完整的定。它本身就是定到底,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再定下去。

也因為這樣子,我才需要再重複一次——一體本來就是全在,是無所不在;全知,而無所不知;全能,而無所不能。根本沒有一個「我」,可以獨立於一體之外存在。「我」本身就含著一體,沒有地方、沒有角落不含著一體。

這一點,是我們一般用頭腦最難理解的。因為我們是站在一個局限的邏輯(finite), 來看著無限(infinite)。透過頭腦,不可能跳脫這個局限。前面說「修行只要面對『我』」,其實,就連這句話本身都是多餘的表達。因為只有一體才真正存在,其他即使不說是虛幻,最多也只能說是不成比例,而且無常。在一體的角度來看,我們的人間只是眾多可能性中相當渺小的一個。沒想到,我們卻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在這一小點。

然而,只要把頭腦的架構挪開,不再讓它成為一個阻礙,自然會發現——一體從來沒有離開過。也就自然像陽光一樣照出來,而你我也就自然在定中。


更多內容 看《定》